楔狀交錯層理楔狀交錯層理名詞解釋
研究沉積構造的目的是:1、確定搬運營力或沉積環境;2、確定介質的流動狀態;3、識別地層層序;4、了解古水流向并編制古水系圖。
下面是我收集的部分野外沉積構造現象和自己對其的判識,在這里與大家一起分享,討論、學習。
1現代河流中的流水波痕
2大型槽狀交錯層理和楔狀交錯層理,單層系厚度變化較快,底界面為下凹的槽狀沖刷面,細層平行于層系的底界面。由大型不對稱的新月型或舌形沙波遷移而成
3平行層理,細層平直,并與層面平行,砂巖中含有鐵質而顯紅褐色
4現代砂質沉積物中的風成槽狀、楔狀交錯層理
5低角度交錯層理,細層傾角小于10°,層面富含炭屑
6應該屬與重力作用有關的變形構造
7下部為水平層理,上部為沉積期受到干擾后形成的小型拖移爬升沙紋交錯層理
8大型楔狀交錯層理,層系呈楔狀,細層與層系面近于平行,相鄰層系中,細層傾向相反
9局部變形的槽狀及低角度交錯層理
10低角度槽狀交錯層理(紅筆處)與楔狀交錯層理(右上角)
11低角度交錯層理,層系界面為略微向下凹,細層與層系的底界面斜交并收斂
12下部為沙紋交錯層理,層系界面平坦,細層呈水平狀,略向下收斂,向上漸變為楔狀交錯層理
13沙紋交錯層理,細層與層系下界面斜交并向下收斂,水流方向由右向左
14沙紋交錯層理,層系下界面呈不明顯的勺狀,細層與層系下界面斜交并向下收斂,是在弱的水流條件下,由舌狀沙紋遷移而成
15板狀交錯層理(黃標尺上端所指處)
16中部為沙紋層理(錢幣所在層系),上部為平行層理。沙紋層理層系下界面也成向下凹的勺狀,與槽狀交錯層理所不同的是但沒有沖刷面,細層與層系下界面斜交并向下收斂,是弱水流條件下由沙紋遷移而形成的
17中部為槽狀交錯層理,上部為平行層理
18接近對稱的浪成波痕,波脊圓滑,波痕脊線近于平直
19大型楔狀交錯層理,層系呈楔狀,細層與層系界面近于,相鄰層系中,細層傾向相反平行
20中部為板狀交錯層理,層系界面近于平行,下界面具侵蝕面,細層向同一方向傾斜
21下部為大型槽狀交錯層理,層系底界面為下凹的槽狀沖刷面,細層平行于層系底界面
22大型楔狀交錯層理,層系成楔狀,細層與層系界面近于平行,相鄰層系中細層傾向相反
23風蝕后的沉積構造
24楔狀交錯層理,層系成楔狀,細層與層系界面近于平行,相鄰層系中細層傾向相反
25楔狀交錯層理,層系成楔狀,細層與層系界面近于平行,相鄰層系中細層傾向相反,砂巖中含有鐵質,經風化后顯紫紅色
26下部為板狀交錯層理(下部層系界面看不見),向上漸變為楔狀交錯層理
27大型楔狀交錯層理,層系成楔狀,細層大致平行于層系底界面
28額濟納旗沙漠中由風力作用形成的小沙脊
29保德扒樓溝山2底砂巖中的泄水構造
30胡基臺剖面奧陶系櫻桃溝組重力流沉積中的粒序遞變現象
31由差異風化顯現出來的透鏡狀交錯層理,其特點是砂質透鏡體被包裹在泥質沉積物中,砂質透鏡體內發育有良好的前積細層,細層傾斜大多為單向的。這種層理是在水流或波浪作用較弱、砂質供給不足,并且泥質的沉積和保存較砂質有利的條件下形成的
32大型板狀交錯層理
33發育于三角洲前緣遠砂壩中的平行層理
34窟野河剖面長7席狀砂巖中水平層理
35大型板狀交錯層理,層系的上、下界面平直,呈板狀,厚度較穩定,層系下界面有沖刷,細層傾角一般介于15~25度之間。是在流水或風力的作用下,由沙浪遷移所形成的,在河流沉積之后最為常見
36銅川玉華宮景區內直羅組砂巖與白堊系礫巖不整合接觸,直羅組砂巖(右側砂柱)中發育大型風成楔狀交錯層理
37下部為大型板狀層理(下層系界面看不到),上部為平行層理
38大理河剖面延長組長1,重力流砂巖層底面的槽模、皺痕與溝模的復合
39地表的球狀風化或叫“李澤網格環”
40紅色箭頭上方為 爬升紋層
41為照片124的左側延伸部位,為拖移爬升紋層,后一個層系疊置在前一個層系之上
爬升沙紋交錯層理是由一系列相互疊置的波狀細層組成的小型交錯層理,常見于粉砂和粉砂質泥巖沉積物中,是由沙紋向前遷移的同時向上爬疊加積而成。產生的條件必須要有豐富的沉積物,特別是呈懸浮狀態的沉積物,連續地供給水流或波浪,使沙紋不僅向前移,而且還向上增長而造成疊置系列。
42爬升沙紋交錯層理 ,靠上部地層中含變形的不協調巖塊
43大型溝模,溝模是一種常見的印模構造,是指砂巖底層面上呈稍微凸起和下凹的平行直線狀小脊和槽,是由水流托運某種物質時,在泥質層表面上留下的溝槽或擦痕,而后被上覆沉積物充填而形成的,其長軸方向平行于水流方向,常出現在濁積巖和沖積相沉積中
44 砂巖底層面上出現的瘤狀槽模
45 大型板狀或槽狀交錯層理,向左側略有收斂
46大型板狀交錯層理,間夾平行層理
47韻律層理, 由與層面平行或近于平行,數毫米至數厘米等厚或不等厚的兩種以上巖性層的互層組成,可以有周期性變化的潮汐流形成,也可以由水動力條件的周期性變化而產生或氣候條件的季節性變化所形成
48大型板狀交錯層理
49富平趙老峪中奧陶統具薄板狀層理的灰巖,西北大學梅志超老師在實測剖面時形象地稱其為頁狀灰巖,出現于深水沉積環境
50產于富平中奧陶統趙老峪組的遺跡化石,很像楊式溥老師《中國遺跡化石》書中介紹的富平古網跡
51 大理河剖面延長組長1地層下層面中的魚類游泳跡--波形跡
波形跡由一組獨特的有一定波長和運動方向、近水平分布的波線組成,剝線形態為正弦曲線,常成對出現,同一種波線多少具有左右對稱的特點,通常一組為兩條,多時可見9條,偶爾也有僅一條的現象。這些波線的成因是魚類靠近水底游泳過程中鰭或腹部凸起物在沉積物底層刻劃而成。
52采自大理河剖面安定組的遺跡化石,很像楊式溥老師《中國遺跡化石》中的星瓣跡(未定種1),可能是覓食動物形成的遺跡在《鄂爾多斯盆地地質剖面圖集》中曾被誤認為是魚糞化石
53延河剖面長8濁沸石膠結的麻斑砂巖,砂巖具楔狀交錯層理
54陜西富平趙老峪剖面中奧陶統灰巖層面上的一種層面構造
55陜西富平趙老峪剖面中奧陶統灰巖層面上的球狀硅質結核
56陜西富平趙老峪剖面中奧陶統灰巖層面上的遺跡化石,很像是陜西古網跡
57陜西富平趙老峪剖面中奧陶統灰巖層面上的遺跡化石,可能也是一種古網跡
58陜西富平趙老峪剖面中奧陶統的遺跡化石,有點像脈網跡
免責聲明: 本站提供的任何內容版權均屬于相關版權人和權利人,如有侵犯你的版權。 請來信指出,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刪除! 所有資源均由免費公共網絡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勿公開發表或 用于商業用途和盈利用途。
本文鏈接:http://www.suanzhuang.cn/ziyuan/25256.html
發表評論